发布时间: 2014-10-19 点击数: 756
上周刚刚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心血管病,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专家提醒,心血管病之所以高发,高 血脂是罪魁祸首。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高血脂是肥胖者或者中老年人的专利、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殊不知,这些都是对高血脂的误解。
瘦人为何也会得高血脂?
高血脂一定和肥胖有关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陆国平教授告诉记者,高血脂尤其是其中的胆固醇升高和人的胖瘦并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有越来越多体型并不胖的人也加入到了高胆固醇血症的行列中。
体重不超标特别是体型偏瘦的人容易在饮食中忽视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控制,殊不知高脂饮食、熬夜、久坐等生活方式,都很容易导致胆固醇升高。此外,胆固醇超标还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陆国平教授提醒,如今年轻白领中出现血脂超标尤其是胆固醇超标的不在少数,除了饮食和生活方式之外,心理压力过大也是因素之一。他提醒,体型偏瘦的年轻白领不能对自己的血脂指标掉以轻心,要知道胆固醇升高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血脂最怕高在“低密度”
高血脂并不一定就是甘油三酯高。在所有血脂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最值得关注的一项。
陆国平教授说,人体中的胆固醇其实也有好坏之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如果血液中含有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沉积于动脉血管 壁,再加上其他损害血管内皮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好比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斑块一旦破裂,会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引起血管狭窄或 直接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甚至猝死。有研究显示,在冠心病致死因素中,77%归因于“坏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BMI(体重指数)等其他与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可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非常重要的血脂检测指标。即使你的其他血脂指标都显示正常,唯独这一项过高,也意味着你的血脂亮起了“红灯”.
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被称为“好胆固醇”,它是一种保护性的脂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 白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因而,如果胆固醇增多仅仅是由高密度脂蛋白较多引起的,对身体健康并没有影响。
血脂高不高需因人而异
陆国平教授说,许多人在拿到血脂检查报告时,会习惯性地看上面有没有超标的符号。其实,胆固醇到底高不高,需因人而异。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强调,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胆固醇是否达标。很多医院使用的血脂检验报告单以正常人的标准为参考值,这种“一刀切”的参考范围很容易让一些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误以为自己的血脂水平正常,从而延误就诊时机。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低于4.14mmol/L(160mg/dL);患有高血压、吸烟、超重、男性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 岁、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低于3.37mmol/L(130mg/dL);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缺血性中风、糖尿病患者都是心 血管突发事件的高危人群,其指标应控制在2.59mmol/L(100mg/dL)以下。
降血脂不能光靠管住嘴
不少高血脂患者都有同样的困惑,我最近吃得很清淡,连荤菜也吃得很少,为什么血脂还是降不下来?
对此,陆国平教授解释说,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只有三分之一的胆固醇是从食物中获得的,另外三分之二的胆固醇是由人体自身,主要是靠肝脏合成的。除了清淡饮食之外,配合适当的运动治疗对于降血脂尤其是降胆固醇很重要。
假如饮食、运动双管齐下保持一个月,血脂还是没有显著改善,那就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尤其是那些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更要引起重视,不要以为反正是遗传的,就不会有大碍。事实上,许多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大都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他汀类药物是首选。对于冠心病、中风患者,以及刚刚发生过心梗、糖尿病合并 冠心病的患者来说,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广泛存在,因而需要长期坚持服药。若不持续控制,“坏胆固醇”不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使血 管变得更加脆弱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