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PDF校样浏览软件
投稿系统使用说明
杂志稿约
作者承诺书
 

房颤“率”和“律”争论还将延续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04-17    点击数: 785    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3-04-17 16:11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宋治远

  房颤治疗策略包括:心率控制、节律控制与预防卒中发生。近年来,房颤心率控制与节律控制孰优孰劣?其争论一直未能平息。理论上讲节律控制具有五个优点: (1)改善血液动力学;(2)缓解症状;(3)改善运动耐量;(4)降低卒中风险;(5)避免使用抗凝剂带来的出血风险。节律控制本应成为房颤治疗的不二 考虑,但在2008年前, PIAF、AFFIRM、RACE、STAF、HOTCAFE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控制节律组仅26%~64%维持窦律;在死亡率这一硬终点上,药物节律控 制也未见优势。2008年发表的AF-CHF研究入选1376例房颤伴心衰患者,37个月随访显示,节律控制和心率控制组主要终点事件无明显差异,次要终 点事件无明显差异。

  2009年ATHENA研究发表,其主要目的是评价决奈达隆对房颤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性试验,有37个国家、550个 中心参加,共纳入4628例患者,其中决奈达隆组2301例、安慰剂组2327例。随访21个月结果显示,出现首次终点(死亡与心血管事件住院)决奈达隆 组为31.9%、安慰剂组为39.4%。与安慰剂相比,决奈达隆降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住院率。基于ATHENA研究结果,决奈达隆被写入 2010年ESC房颤指南,推荐用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节律控制(Ⅰa)。

  2011年,以评价决奈达隆用于高危永久性房颤患者价值的PALLAS研究发表,该研究以年龄大于65岁、房颤持续至少6个月、具有心血管高危风险者为研 究对象。原计划纳入10800例房颤患者、随访2年,但在纳入3236例、随访半年后即发现,无论主要终点事件、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卒中或因心衰患者人 数,决奈达隆组均较安慰剂组明显升高(P<0.05)。因此,基于安全性考虑,FDA和欧洲医药署发出警告,注意决奈达隆用于高危的永久性房颤患者的安全 性问题。而基于PALLAS研究结果,2012年ESC房颤指南随即做出更新,使决奈达隆刚登上历史舞台即面临安全性质疑的尴尬。

RACE Ⅱ研究于2010年发表,614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宽松心室率控制组(静息心率<110 bpm)与严格心室率控制组(静息心率<80 bpm、活动时心室率<110 bpm)。随访3年,两组主要终点、症状、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但宽松心室率控制组至医院就诊次数更少(76次 vs. 684次)。最近对RACE Ⅱ研究资料进一步分析已发表,结果显示,严格心率控制成功组203例、严格心率控制失败组98例、宽松控制心率组307例,三组间心率(72 bpm、86 bpm、93 bpm)具有明显差异,但三组间主要结果和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

  2012年发表的MANTRA-PAF研究是首个将导管消融作为房颤首选治疗的临床研究。主要终点是房颤的累积负荷及3、6、12、18、24个月时 Holter检测的房颤负荷。随访结果显示,前18个月随访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导管消融的房颤负荷无显著差异,但随访24个月显示,导管消融优于抗心律 失常药物治疗。基于MANTRA-PAF研究结果,2012 ESC房颤指南建议症状性阵发性房颤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选择导管消融(Ⅰ,A),标志着导管消融术可以作为房颤的一线治疗手段。

版权所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 粤ICP备09028423号
Email:tanning100@vip.163.com 网址:http://www.jcd.org.cn
地址: 广州市东川路96号二楼233室 邮编:5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