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PDF校样浏览软件
投稿系统使用说明
杂志稿约
作者承诺书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吴书林所长专访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04-19    点击数: 887    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3-04-19 17:30

房颤治疗打响“翻身战”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地位不断升级

记者:近两年,国外房颤相关指南陆续更新,如ESC房颤指南和ACCF/AHA/HRS房颤指南,新指南带来哪些亮点?

吴书林教授: 欧美新指南值得提的是,均对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不伴显著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症状性房颤导管消融指征显著提高(由Ⅱ a,C类提升至Ⅰ,A类)。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适应证,对于持续性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是合理的治疗措施(Ⅱa,A)。对于阵发性症状性房 颤伴左房显著扩大或者伴左室功能显著下降者,导管消融也是合理的治疗选择(Ⅱa,A)。

未来新技术、新器械将助力导管消融

记者:近两年,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在发展并稳定在相对成熟的治疗阶段后,可能处于自身发展的平台期。未来房颤导管消融进展将围绕在哪些方面?
吴书林教授:近 十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新技术、器械大大提高了标测的准确性。冷冻球囊导管、高频聚焦超声球囊和直视化激光消融导管、多极环形消融导管 和高密度网状消融导管等新型消融导管的出现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房颤的消融治疗。此外,远程导航系统显著减少射线曝光的时间,旋转式血管造影、局部心腔内超 声心动图和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等实时三维影像技术使心脏三维结构显示得更为清晰,这些新技术将电解剖标测系统与CT、磁共振及心腔内超声联合应用显著提 高了标测的准确性和消融的成功率。最后,内外科杂交式导管消融将进一步提高了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

房颤卒中预防的观念亟待加强

记者:我国房颤患者的华法林使用率仅2.7%,针对这个现实,应如何有效应对?

吴书林教授: 我国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远低于欧美及亚洲其他国家,仅有极少数房颤患者接受了华法林治疗,部分患者未使用任何抗凝药物,而在房颤住院患者 中,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比例也低。其次,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容易受到药物和食物的影响,用药过程中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国内极少数患者监测INR。最后,对 卒中危险分级认识和使用不足,低、中和高危患者药物的使用比例相似。
需要强调,房颤卒中预防的观念亟待加强,提高医生和患者的认知;优化华法林的 使用,开发更方便、快速、经济的INR监测方法,根据基因型选择初始剂量,找出适合国人的抗凝强度;选择新型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药物在临床 使用中,无需调整剂量,无需监测INR,并且临床研究证实,其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和卒中事件方面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可以作为华法林的理 想替代药物,应用于临床,在提供确切疗效的同时,还可方便患者使用。

新药研发异军突起

记者:房颤药物治疗方面有何进展?

吴书林教授:口 服抗凝药物方面,相比于华法林,新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具有更好的效果,且安全和方便。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包括决奈达隆、伊布利特、塞 利瓦隆、阿齐利特、多非利特、维纳卡兰。决奈达隆是对房颤节律控制有效的药物,其疗效略弱于胺碘酮,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确定,在用药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副作 用的发生。塞利瓦隆转复效果房颤、房扑效果差,替地沙米、阿齐利特、多非利特、伊布利特能够有效转复新发房颤且维持窦律,但需关注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胺碘 酮相比,维纳卡兰在转复窦性心律、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安全性和可耐受性良好,但不能有效地转复新发房扑。

版权所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 粤ICP备09028423号
Email:tanning100@vip.163.com 网址:http://www.jcd.org.cn
地址: 广州市东川路96号二楼233室 邮编:5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