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PDF校样浏览软件
投稿系统使用说明
杂志稿约
作者承诺书
 

冠心病诊治进入心肌缺血时代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04-19    点击数: 745    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3-04-19 18:0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张运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在报告中指出,一直认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狭窄;而近几个月,国际上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太阳系”新学说,这使传统观点受到了极大挑战。

  目前,临床上均严格遵循“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脉造影显示患者血管直径狭窄≥50%,即诊断为冠心病。即使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核磁等在 内的其他诊断技术检测结果呈阳性,只要造影显示狭窄<50%,就认定其他结果为假阳性;反过来,其他检测结果呈阴性,只要造影显示为阳性,就认定其他结果 为假阴性。而治疗标准为:≥70%的狭窄实施介入治疗,<70%则不进行介入治疗。总而言之,所有的观点始终围绕着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的管腔直径狭窄程 度。目前的心脏病学认为:血管直径狭窄≥50%为血流动力学的狭窄,≥85%为临界狭窄。

  张院士援引了多项已经发表的临床研究,他归纳: 整合目前的证据,缺血性心脏病远非斑块狭窄这么简单,此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包括自发性的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痉挛、炎症,微血管功能异常、内皮功能异常 和斑块里的血管新生。针对这些,在最近的国际会议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太阳系”,这个“太阳系”的中心是心肌缺血,即冠心 病的发病机制要从以“斑块”为中心转变为以“心肌细胞”为中心。除临界狭窄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都可以造成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因此,专家建议,无论是诊 断还是治疗的临床实践都应以“心肌缺血”为中心,仅当存在缺血病变时才进行介入治疗。在过去的学说和实践中,一切都围绕着狭窄转,这种做法并不正确。

  最后,张院士强调,目前已有的证据表明,冠脉动脉严重狭窄只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其中一个因素,而其综合病因非常复杂,需要发明更多的方法学去探索,并通 过预防医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此价值思想的转移提醒我们,不能只把精力放在冠状动脉上,心肌细胞也值得重点关注。“太阳系”新学说汇总了很多冠心 病权威专家及指南主席的国际讨论,它指出应重新思考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的病因,这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版权所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 粤ICP备09028423号
Email:tanning100@vip.163.com 网址:http://www.jcd.org.cn
地址: 广州市东川路96号二楼233室 邮编:510100